你的位置:

万彩吧 > 新闻动态 >

  • 1950年苏联和平攻势:斯大林如何靠6亿人签名,阻止西方结盟?

    发布日期:2025-05-22 07:59    点击次数:179

    之华说史,史说自话。欢迎大家【】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

    马歇尔计划实施后,西方国家结盟的风头越来越盛。有了美国的撑腰,1948年3月5号,英国拉上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这些国家,开始商量着建个“西方联盟”。没过几天,到了3月17号,这五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就在布鲁塞尔碰头,签了个管50年的协议,名叫《布鲁塞尔条约》。

    苏联的头头们觉得,《布鲁塞尔条约》就像是美国牵头搞西方联盟的大计划里头,第一个正经八百的军事加政治的同盟条约。说白了,这个条约主要就是为了跟苏联还有那些人民民主国家唱对台戏的。

    “西方联盟”这个方案让苏联的头头脑脑们心里直打鼓。他们怕啥?怕的不只是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这些国家抱成团,更怕的是意大利、西德、美国,还有西欧其他几个国家也跟进。苏联的大佬们还把西欧联盟跟马歇尔计划扯到了一块儿,觉得这俩玩意儿,一个是美国的经济大援助,一个是英国的政治小团伙,到头来都会让西欧和东欧杠上,最后把整个欧洲给撕成两半。

    布鲁塞尔条约的达成,标志着斯大林发起了一场政治和思想上的“温和攻势”,以此作为对“新兴战争风险”的回应,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1、斯大林的焦虑】

    1948年10月份,斯大林说了这么一句话:

    各国老百姓对最近那场战争的惨烈场面还历历在目,大家都特别渴望和平,支持和平的力量非常雄厚。因此,那些追随丘吉尔、主张侵略的人,根本没法跟这些渴望和平的人抗衡,也无法说服他们支持新的战争。

    苏联计划用和平手段来推行它的外交策略,尤其是对德国的策略想法,这事儿在美国的档案里也有记录。

    1948年6月14号那天,杜鲁门听手下人做了个报告。报告里头说,巴黎那边有个跟共产党情报局走得近的消息人士透露,共产党情报局好像在琢磨着搞个特别会变通的安抚策略,目的就是为了别让共产主义那边再闹分裂。而且啊,这个消息人士还琢磨着,莫斯科那边可能想搞个和平大动作,打算接受伦敦关于德国问题的那套说法,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在鲁尔区的管理上插上一脚,还能往前推一推德国统一的想法。

    1949年1月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成立,苏联那边很快就察觉到了不对劲。他们发现北大西洋公约的初稿里头,压根儿就没提反对德国再次搞侵略的事儿,也没说要让苏联还有东欧国家加入。这事儿在苏联领导人眼里,明摆着就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想要搞侵略的铁证。

    1月28号那天,苏联外交部整了一份“关于北大西洋公约的看法”,莫洛托夫看了看又改了改,然后给了斯大林。这里面白纸黑字写着,苏联政府觉得西方那些盟友还有他们正鼓捣的北大西洋军事政治联盟,明摆着就是冲着苏联来的。英国、美国、法国这么搞,完全不顾联合国宪章的规定,把跟苏联签的关于德国的事儿,还有英苏、法苏之间的条约,都当成了废纸。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政府依然坚持拥有“全力且深入地与那些挑起战争的人进行对抗”的权利。

    反正,苏联专家是这么认为的,大西洋联盟就是美国为了牢牢管住西欧国家,搞出来的一个重要组织。而且,美国还想借这个机会,为打新的反苏战争做准备。考虑到苏联和西方国家老是闹别扭,苏联外交部和克里姆林宫就觉得,签这个北大西洋公约,简直就是“英美那帮大佬,彻底跟战后苏联、美国、英国合作的政策翻了脸”。

    对斯大林和其他苏联大佬们来说,北约一成立,他们就得琢磨新招儿来保住欧洲的安全。说到保安全这事儿,德国问题还是关键中的关键。

    会议结束后不久,英国就提出要让西欧国家联手加强军事保护,主要是想应对苏联的威胁。苏联的头头们则觉得,英美两国把他们在德国占领的地盘合并到一起,就是想“搞个特殊的西欧小圈子,跟欧洲其他国家对着干,这样一来,德国就得被拆开,欧洲也就分裂成两大块了”。

    苏联外交部起草的关于北约成立的文件里,有很大一部分内容集中讨论了德国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以及怎样让二战时的侵略者配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反苏战略。这清楚地表明了,苏联的领导层和广大民众心里头,都非常担心德国可能再次发起侵略,觉得这是个实实在在的威胁。

    不过,苏联想靠封锁柏林给西方国家施压,结果并没达到他们想要的战略效果,反倒让苏联和西方大国差点儿直接杠上了。这样一来,斯大林的对外政策就变了,他开始琢磨怎么减少冲突,想找西方聊聊,一块儿解决德国问题和欧洲的安全问题。同时,他对和平运动更加看重了,盼着能有大伙儿反对侵略的声势,好让西方国家的领导人不敢轻举妄动。

    【2、苏联的“和平攻势”】

    从1949年年初起,大家发现苏联不再坚持战争无法避免的观点,而是开始在对西方的态度上展现出想要缓解国际紧张、和平搞定东西方矛盾的苗头。苏联的头头们改变了外交上的打法,打起了和平的大旗,想和平地处理东西方的问题,搞了个西方人叫做“和平行动”的东西。

    1949年1月27号,苏联那边提了个建议,说要搞个5国一起的和平公约。还是在那一天,斯大林跟美国《国际新闻社》在欧洲的头头金斯别利·斯密特聊天时讲到:苏联这边挺想跟美国签个和平协议,这样咱俩国家就都不会琢磨着打对方了。签了这么个协议,苏联和美国就能一块儿合作,然后慢慢把军队给减少了。

    斯大林说,要是美国、英国和法国能缓一缓,先别急着建西德这个国家,他就很乐意跟杜鲁门聊聊,甚至考虑把柏林的封锁给解了。可这个提议没人搭理,于是他就改了改,说想弄个四大国之间的条约,还盼着能跟杜鲁门当面好好谈谈。同时呢,他还让西欧的共产党搞了个大动静的和平运动,专门对着那个正在准备的西方军事联盟。

    苏联领导人面对西方联盟时,首选的应对招数是搞和平运动。1949年,美国情报部门年终报告里头说了,苏联虽然有了原子弹,但暂时不打算跟西方动手。他们打算用的是自己的政治手腕,而这政治手腕的头号选择,就是发动大家参与世界和平运动。这个运动啊,就是共产党情报局和苏联保卫和平委员会用来搞政治斗争的一个大招。

    1949年,苏联的领导层决定全力推动和平运动,他们改变了外交政策的首要方向,转而致力于“争取和平”的斗争,并发起了一项名为“和平拥护者运动”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国际左翼组织,比如世界和平拥护者代表大会,都扮演了相当关键的角色。其实,早在1948年8月,苏联就已经迈出了组织和平运动的第一步,当时是由波兰共产党和法国共产党在布雷斯劳联手举办了工人保卫和平文化大会。

    1948年8月,在波兰的罗克劳,各国顶尖的知识分子聚到了一起,开了个大会,名叫“世界文化人保卫和平大会”。这次大会,总共有46个国家的代表来参加,大会的办公地点定在了巴黎。等大会开完,大家还一块儿弄了个组织,叫做“世界文化人保卫和平大会国际联络委员会”。

    1949年2月,这个委员会在巴黎聚首,打算在全球的好些大城市开一连串的会。最关键的一次会议,是在北大西洋公约签了没多久后,就在巴黎举办的第一届维护世界和平大会。

    【3、保卫世界和平大会的召开】

    档案资料显示,是苏共中央一手操办了那次大会。时间回到1949年1月6日,苏共中央政治局特意通过了一个决议,说的是要搞个“全世界和平支持者代表聚会”。他们计划在1949年的2月到3月之间开会,地点嘛,首选巴黎或者日内瓦。不过他们也留了后手,说要是遇到啥麻烦,那就去华沙或者布拉格开。

    决议里定好了,哪个组织来当会议的老大,还划清了各个机关、团体、联合组织的大概圈子。说了谁当会议代表最合适,还估算了下大概会有多少人参加。另外,也讲了会议要通过啥文件、做啥决定。苏共中央政治局给这次会议定的头等大事,就是想尽办法,把全世界的老百姓和那些民主人士都拉进来,一起为保卫和平使劲儿。

    另外,苏共中央给出了命令,给这次大会准备了7万到10万美元的资金,并且在3月8号就安排了全球游行来声援这次大会。1949年4月20号到25号,第一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在巴黎举行,有72个国家的代表前来参加。在苏联代表的带领下,大会上充满了反对美国的言论。

    最终,在那六亿渴望和平的人们的呼声中,大会投票通过了一项决议,严厉批评了战争、原子弹的使用、殖民主义行为,以及对联合国宪章的践踏和重新武装西德、日本的举动。大会商讨后决定,要成立一个长期运作的组织——“世界和平保卫委员会”,并把它的总部和日常运作中心放在巴黎。

    1949到1950年那会儿,保卫世界和平理事会在八个国家的重要城市开了好多次会。到了1950年年底,他们还搞了个第二次世界大会。要说这些会议里哪个最关键,那肯定是1950年3月15日在斯德哥尔摩开的第三次会议。在那次会议上,世界和平大会的常委会做了个决定,说要呼吁大家禁止原子弹,还为此让大家签字。这呼吁的大概意思就是:我们坚决要求,不管怎样都不能用原子弹这种能大规模杀人的武器去侵略别国。而且,我们还得有个严格的国际规矩,来保证大家真的不去用。谁要是头一个用原子弹打别的国家,那他就是战争罪犯。我们号召全天下的好人,都在这个呼吁书上签字。这次让大家签字的活动,它的发起人说,这就像是一次“真真正正的、大家都能参与的公民投票”。

    1950年9月16号到22号,和平主义者们在华沙开了第二次大会。会上说,他们在斯德哥尔摩搞了个呼吁和平的签名活动,已经攒了4.86亿人的签字。不管大家觉得这个数字靠不靠谱,有一点是明摆着的:费这么大劲去搞签名,说明克里姆林宫对这事儿挺上心。苏斯洛夫还特别说了,得赶紧在美国和英国多搞点签名,最好能破亿,“要不这活动就没啥政治分量了”。他们搞这个,就是想在战争问题上把大家分得更开,让全世界都看看,哪些是和平派,哪些是主战派,把那些战争狂人给揪出来。

    苏共高层拍板,打算在和平主义者的第二次聚会上,借联合国的平台,推出一份不让用原子弹的提案。这个提案已经得到了不少人的签字力挺。苏联之前在联合国大会上搞的那个提案,跟11月和平主义者大会的宣言内容差不多。说到这个,世界和平委员会的第二次大会,在1950年11月16号,于华沙热热闹闹地开场了。

    这次大会上,大家达成的共识核心就是苏联想要干的大事:得赶紧让朝鲜战争停火,然后让全部外国军队撤出朝鲜,还得把朝鲜的事情拿到安理会去说。但有个前提,就是安理会里得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先坐上国民党的那个位子。还有啊,得彻底禁止用原子弹、细菌战、化学战这些狠招。另外,得跟德国签个和平条约,德国得统一,还得变成非军事化的,再召集五大国开个会。还有,解决两个中国政府的矛盾,也得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行。

    大会上,大家还选出了一个有二百零八个人组成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不过呢,这个理事会跟它之前的世界和平委员会一样,因为人数实在太多,处理起事情来不太方便。所以,和平运动的指导工作就交给了另一个小一点的团队,那就是只有二十多人的执行委员会。这个执行委员会的任务,就是保证各种会议和大活动都能顺顺利利地进行。

    开会时要讲清咱的观点,然后想办法让全世界都知道。要完成这事儿,不光得靠报纸、广播来宣传,还得多跟别的组织打交道,瞅准时机去引导大家的想法。像世界工会联合会、世界民主青年联合会、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这些,还有好多类似的国际组织,它们都想把队伍拉得更大,不光限于共产党里。咱得跟它们联手,一起使劲儿。

    【4、“和平战士”签名运动】

    从上述内容可以推断,和平战士运动的执行委员会在推动俄罗斯外交目标的实现上,其地位与共产党情报局相当。当共产党情报局专注于指导共产党时,和平委员会则引领着一系列国际联合会或阵线。这些组织虽然未必公开认同或完全隶属于共产党,但它们在实际行动中,不自觉地或在自愿的基础上,对莫斯科的战略规划起到了辅助和支持的作用。

    “和平倡导者”的核心行动就是收集大堆文件的签字,这些文件是向公众、政府、国会、联合国等呼吁:别让核武器存在,来个彻底裁军,说不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反对德国再拿枪,同时挺苏联在外交上的那些做法。签字,就是和平倡导者们最有力的手段。

    1951年2月份,世界和平理事会,就是那个在第二次世界和平大会上搞起来的组织,喊话大家,说想让五大国一起签个和平协议,得搞个联合签名活动。他们还专门弄了个活动,就是为了让大家支持这个想法,一起签名。

    这次参与签名的人数足足有6亿之多,想想1951年的时候全世界才25亿人,也就是说差不多每五个人里头就有一个签了名。从1948年到1952年这五年时间里,大家伙儿在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喊出了“和平不能等,得靠自己去争”的响亮口号。各国跟世界和平大会、各种和平会议,还有为了和平开的各种大会小会、联欢会,那是一个接一个。大家不断发出呼吁和平的信,递上请愿书和决议,还有前面提到的那成亿的签名,都盼着靠这些能真正迎来和平。

    苏联领导人不仅发动国际左翼组织参与和平运动,还在国内成立了一些和平组织,跟国际上的和平活动相互呼应。

    因此,按照1949年8月25日到27日,在莫斯科举办的全苏和平主义者首次大会的决定,苏联成立了保护和平的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主要是为了让苏联的和平主义者们能够一起行动,还要加强和国外和平人士的关系,并与国外的和平组织、社会机构头头们联手合作。而这个委员会呢,是由全苏和平主义者代表大会上选出来的主席团来管的,这个大会会时不时地召开。

    各个加盟国、边疆地区、州,还有一些大城市,都设立了本地的维护和平组织。苏联的维护和平机构跟世界和平组织,还有国外的那些民主和平团体,工作上走得挺近,联系紧密。为了让苏联的维护和平工作更贴近大众,更全面,也更实在,

    这个组织靠下面这几个委员会来开展工作:1. 负责裁军政治和技术事务的部门;2. 研究裁军经济好处的部门;3. 处理裁军和民族自主事务的部门;4. 裁军涉及的道德、文化、法律及医疗问题的委员会;5. 专门负责出版的委员会;6. 联络国外组织的委员会;7. 旅游相关的委员会。

    苏联有个保护和平的委员会,它下面管着几个部门,分别是:第一个,秘书处;第二个,国际事务部;第三个,就是负责宣传和跟老百姓打交道的部门了。

    从苏联那个维护和平的组织结构来说,推动裁军可是他们的头等大事。为了跟上斯德哥尔摩那边和平倡议的步伐,苏联保护和平委员会拍板决定,1950年6月30日,在苏联搞了个给“世界和平支持者大会”常设小组那份反核武器的呼吁书,也就是斯德哥尔摩呼吁书,收集签名的活动。就这么一路搞下来,到1951年7月5号,已经有5680万人在这呼吁书上留下了自己的大名。

    看到西方联盟越来越强大,苏联的头头们一开始并没有急着跟他们对着干,而是想着怎么推迟战争,搞和平运动。

    【5、斯大林的考虑】

    这主要是因为苏联领导人有下面这些观点。

    在苏联带领的那一堆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越来越壮大,而美国领头的那帮资本主义国家呢,却在一点点垮掉。这么一来,不用多说,社会主义早晚会在全世界都站稳脚跟,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所以,要确保这个没法阻挡的历史大方向,关键是要挡住资本主义大国,就像苏斯洛夫提的那样,它们要是衰弱到一定程度,可能会突然疯狂反扑。这样我们就能避免它们冲击社会主义阵营,不让它们妨碍共产主义取得最终胜利。

    苏联头头们觉得,借用西方那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运动,说不定能拦下西方联盟成立的脚步,再不济也能给西方政府添点堵。所以,世界和平理事会在柏林开的那个会,特地挑在三月初,就在苏联和西方三国副外长在巴黎碰头之前,这可不是啥偶然。苏联那边的代表,非得把德国的事儿摆到会议最前头说,目的就是要拦着西方国家武装西德。柏林会上,大家伙儿喊着反对武装西德、保卫世界和平的口号,那场面,热闹得很。

    法德两国的老百姓运动势头很猛,都在大声批评美国帮助西德搞武装。同时呢,那会儿在巴黎聚会的西欧各国的大佬们,都特别在意自己在普利文计划里头能拿到啥好处。再说美、英、法三国的驻德高官,他们在波恩跟西德军方吵得不可开交,就为了西德在欧洲军队里能占多少位置。

    西方国家围着欧洲军事计划吵得不可开交,美国也急着想从朝鲜半岛的烂摊子里抽身。这样一来,反对武装西德的和平运动就搞得热火朝天。原本心里各有小九九的英国、法国这些政府,一看群众运动闹得这么大,都犹豫了起来,不敢轻举妄动。到了1952年北约在里斯本开会的时候,在美国的一再催促下,会议又提了一遍要支持组建个包含西德军队的“欧洲军”,还正式宣布西德归北约“保护”,成了北约的“地盘”。

    不过,许多国家都拿“经济”问题当挡箭牌,说达不到里斯本会议上定的扩军目标。英国政府说,原本打算三年内搞定的军备计划,现在要“拖上好一阵子”了。法国总理富尔呢,因为新税法老百姓不买账,筹不到大钱,最后只好辞职走人。

    说白了,在阻拦美国拉起一个反苏联的西方阵营这事儿上,斯大林还是延续了他掌权后一直用的那套战略方针。他主要还是瞅准帝国主义自己家里那点矛盾使劲儿,而不是先盯着资产阶级跟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

    1950年5月4号,斯大林跟德国共产党的头儿格洛见面时,他喊话德国共产党说:“得赶紧行动起来,搞个大范围的和平活动。得让德国人好好想想那场战争,还有因为战争丢掉的一大堆东西。”

    10月14号,也就是十九大结束的那天,斯大林在讲话里又一次呼吁大家,要一起建立个维护和平的新联盟。他提出的目标,就是要为了西欧的“安宁和民族自由”去努力,说白了,就是想减少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这样一来,西方联盟的内部团结和军事实力就会被打折扣。

    所以,要想保障苏联的安全,还得让国际上的力量对比往对社会主义有利的方向走,说到底,还是得靠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阵营的强大。就这样,苏斯洛夫在共产党情报局秘书处的第四次会议上明确说了:

    当前全球各大势力的较量,还是倾向于站在帝国主义那边更有优势。联共呢,它会接着努力壮大苏联的经济,使劲儿发展工业、农业还有文化,这些才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根基所在。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Powered by 万彩吧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